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武派当 悟道活法真·功夫自上身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武当派的那些规矩背后,都指向一个核心,那就是内功。你想,盖房子地基不牢,楼能盖高吗?练武也一样,内功就是咱们的根基。武当武术,它根子在道家,讲究清静无为,说白了就是别瞎折腾,好好养生,保全身体。所以你看他们练拳不是硬碰硬,而是以柔克刚,等你动了,我再出手,后发制人,这内外兼修的功夫才是真功夫。
说到内功,得先说说养气。啥叫养气?就是涵养你的精神,培养你的内在力量,孟子不是说过吗?“吾善养吾浩然之气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练武的人最怕的就是胆怯浮躁,真到了生死关头,枪尖对着你,你心里要是慌了,那还怎么打?得有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”的定力,可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平时看着挺淡定的人,真遇到点事儿可能就手足无措了。所以,养气是个慢功夫,得天天琢磨,时时修炼,让心性沉稳下来,这样遇事才能不慌,才能真正掌控局面,达到制敌命中的境界。这可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行的,得下真功夫。
光有养气还不够,还得练气。练气顾名思义就是锻炼身体,把气炼出来,用起来。这跟养气有点像,都是从一个气源来的,但侧重点不一样。养气偏重精神层面,练气更偏重体魄层面。老子说“专气致柔”,孟子说“至大至刚”,太极拳更是说“极柔软而后极坚刚”。你看,这都是强调一个“柔”字。练气不是让你变成软柿子,而是要达到一种刚柔并济的境界,就像太极拳,看似慢悠悠的,其实里面藏着无穷的力量。
怎么练呢?易筋经里有个运掌八法,还有马步桩功,这些都是基础,特别是马步站稳了,气才能沉下去,才能练出真功夫。练气就得靠运势,啥叫运势?就是通过身体的活动,让气血跑起来。最基础的就是站马步,别小看这马步,站好了腿脚有力,重心稳固,就像钉子一样站得稳。你想想平时走路是不是经常重心不稳,稍微推一下就晃?就是因为气没练到位,站马步就是要把这股气往下沉,沉到丹田,让你站得稳如泰山。
腿练好了再练手。练手不是光甩胳膊,得让气从腋下顺着胳膊跑到指尖,这样才能做到指哪打哪,全身力气都用得上。易筋经里那个运掌八法,什么“沉、浮、偏、侧、身、曲、旋、平”,其实就是教你怎么通过不同的手掌动作带动气血运行,让身体更灵活,更有力量。
练气,呼吸是关键,俗话说,“肺为气之腑,气乃力之君”。肺功能强,气就足,力气自然就大。北派有些柔术,几十年前就有,专门练呼吸的,效果惊人,本来是个力气不大之人,练了10年呼吸能举起700斤。这可不是吹牛,南派以前可能不太重视呼吸,后来经前辈传授了秘诀,南派也变了。练呼吸有四点要注意:第一,刚开始别太猛,慢慢来;第二,环境要干净,别在烟尘大的地方练;第三,呼吸要靠鼻子,嘴巴别出气,除非刚开始吐几口浊气;第四,练的时候别乱想,心思一散,气就堵住了。这四点做到了,练好了,全身经脉都活络,气血通畅,想把气送到哪就能送到哪,甚至能伤到人,可见呼吸的力量有多神奇。
咱们再说说中气,这中气,道家叫元阳,医家叫元气,武术家叫中气,听着名字不一样,其实指的都是咱们身体里最根本的那股先天真气,是生命活动的源泉。练武的人都知道内功和外功,内功就是练这口气,外功就是练肌肉筋骨,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,缺一不可。就像开车,光有发动机不行,还得有方向盘、刹车。有些人练武只顾着跑跑跳跳,练肌肉却忽略了内在的气,这就本末倒置了。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内外兼修,既练好筋骨皮肉,又培植精气神。只有这样,才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。
除了前面说的那些,道家还有一种简单易学的吐纳方法,叫六气诀,这六种气分别是“呬、呵、呼、嘘、吹、嘻”。每种气对应着不同的脏腑,比如呬气跟肺有关,呵气跟心有关,呼气跟脾有关,嘘气跟肝有关,吹气跟肾有关,嘻气跟三焦有关。如果你觉得身体不舒服,比如嗓子干,心烦,肚子胀,眼睛红,腰腿冷等等,就可以试试对应的吐纳法,比如口干舌燥就多呬气,肚子胀气就多呼气,这就像中医的辨证施治,对症下药,现在练拳的人也吸收了这六气法作为辅助手段,帮助更好的调动内劲。
这位陈希夷先生可是个传奇人物,五代时候的道士,隐居华山,皇帝都赐他号“希夷先生”,他留下了一套十二段锦,其实就是一种导引术,跟咱们现在说的拉伸舒展差不多。这套功法动作看起来简单,但做起来能舒展筋骨,调和气血。关键是要自然,别硬来,更不能憋气。每个动作做完配合一次呼吸,刚开始练动作要慢,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,千万别逞强,这套功法男女老少都能练,对强身健体很有好处。
说到养生,就不得不提太极拳,这玩意儿现在全世界都在练,为啥这么火?因为它确实好用。太极拳它不是那种猛练的,而是慢悠悠的,匀称柔和的。关键是啥?是呼吸要自然,精神要集中,不用蛮力,全凭一股巧劲。有人说太极拳太软,没劲儿,那你就错了。真正的太极拳是柔中带刚,四两拨千斤,练好了,筋骨舒展,气血调和,精神焕发,就算年纪大了,或者有点小毛病,比如高血压、心脏病也能练,年轻人练太极拳就像存钱一样,年轻时多攒点健康本钱,老了才能用得上。有些人觉得年轻力壮没必要练,或者担心练到最后走火入魔,临终痛苦,这些都是误解。太极拳讲究的是柔和自然,不是硬碰硬。练正宗太极拳的老前辈很多都是安详离世的。所以别怕,大胆练起来。
太极拳和静坐这两者关系可密切了。静坐大家都知道,好处多多,能养心性,甚至能通往更高的境界,太极拳呢?是动中求静,静坐是静中求动,其实是一回事儿。练到一定程度,太极拳内部也需要动静结合,不能一直动,也不能一直静。静坐的好处不用多说,心平气和,思路清晰,怎么做?姿势要端正,眼睛微闭,两手放在腿上,心里啥也不想,把注意力收回来,关注自己的呼吸,特别是小腹丹田这个地方,刚开始练,别想着气怎么走,先让呼吸自然就好,等练久了,自然会体会到其中的妙处。这俩结合起来练,效果更好。
咱们再聊聊意和气,这俩东西看不见,摸不着,但作用太大了。气可以说是身体的填充物,血液的保卫者,是生命的根本。常人觉得血最重要,其实气比血还重要,气足了,血才能足,血足了,身体才强壮。身体强壮了,意志才坚定,所以养气非常重要。太极拳除了锻炼身体,特别强调意和气的配合,怎么用意合气呢?简单说就是先想,再气到,最后力道到。比如你出拳,先在心里想着拳头要打到对方胸口,然后感觉气从丹田出来,顺着胳膊跑到拳头,最后拳头就有力了。当然,这需要练习。
太极拳里说的气不是指那种暴躁混乱的气,而是指那种清平顺畅的气,这种气才能让你灵活有力。太极拳的呼吸很有讲究,一般是用鼻子吸气,嘴巴呼气,而且太极拳里还分两种气,一种是先天之气,一种是后天之气。呼吸的时候要让这两种气配合好,比如呼气的时候,上面的气呼出去,下面的气沉下去;吸气的时候,上面的气吸进来,下面的气提上来,这叫气通。呼吸和动作要合拍,该吸气的时候吸气,该呼气的时候呼气。太极拳特别讲究虚实,吸气是虚,呼气是实。高手练功,甚至能在呼吸中发出哼、哈二字。哼,多用于化解对方劲力的时候;哈,多用于发力的时候。这不仅能发出全部内劲,还能吓唬对手,让对方心神不宁,更容易被击败。
说了这么多理论,咱们来点实际的,这里有个初步的健身运气法,简单易学,适合初学者。第一式,双脚并拢站好,头要正,眼睛往前看,肩膀放松,胳膊自然下垂,手掌心朝下按着,然后用鼻子呼气,感觉气慢慢沉到小腹丹田。整个过程要放松,动作自然,呼吸也要跟着感觉走,不用刻意去控制。刚开始练可能没什么感觉,没关系,坚持下去,慢慢就能体会到气的流动,这就像爬楼梯,一步一个脚印,总能到达顶峰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外盘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